近段时间,不少地方以节气为契机整合文化资源,打造精品文旅活动。其中,非遗研学游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、有趣的体验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,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。
当非遗走近青少年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变得触手可及、真实可感。这样的体验和熏陶,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,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。发展非遗研学游是文旅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,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形式。
关键在于激活资源。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、技艺、医药、民俗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要设计成叫好又叫座的旅游项目,首先要让非遗活起来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。比如,通过精心梳理,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,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料库。
重点在于深度融合。首先是平台融合,既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和精品线路,搭建集非遗基地、保护传承、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,又完善非遗工坊、展示厅、传承体验场所和传承人工作室建设,丰富互动演示和体验教学。其次是空间融入,将非遗项目尤其是当地代表性项目有机融入旅游空间,打造非遗展示与技艺传承的特色景区。继而是人才培训,应提升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,增强非遗传承群体的传播意识和能力。
还需要开发精品课程。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,设计研学课程。2023年年底,中国工艺美术馆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“应时循节学非遗”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活动,通过习历史民俗、寻冬至展品、赏经典诗词、做冬至手作、制传统美食等环节,带领青少年了解冬至节气的自然规律,品味冬至文化内涵,巧妙传播了民俗知识,使非遗和研学交相辉映、相得益彰。
推动非遗研学游健康发展,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,关键是结合教育理念,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。更好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、积极关注并亲身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,非遗将会不断焕发勃勃生机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养老投资基金为什么是FOF
岁月匆匆。在人生长河中,我们常常被时间裹挟着奔跑,往往忽略了对未...
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》发布我国数字经济规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》(以下称《报告...
发布“352”服务蓝图中国太保升级大健康战略
竞逐大健康市场,不少机构已经提前布局抢占赛道,打造未来发展第二曲...
iPhone16Pro系列确认6.3/6.9英寸
,此前已经有多方传闻称,iPhone16Pro系列的屏幕将会加大...
中国汽车T10-ICV-CTO研讨会以下简称“C
中国网middot;美丽苏州讯5月27日,中国汽车T10-ICV...
震动金融圈!首只银行理财产品不赚钱不收管理费
招银理财发行的一只类公募基金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。该产品为招卓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