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最后一个周末,徐家汇源景区围绕“323国际气象日”,开展了一期气象月主题活动。30余名亲子家庭的游客参与了一场“海派寻源巴士之旅”,在3月29日下午的4个多小时中,相继探访了徐家汇观象台、上海天文博物馆、上海地震科普馆等点位。从徐家汇到佘山一路“串珠成线”,探索历史“风云”深处,开启一段闪烁“科技之光”的寻源之旅。

当天行程首站是位于徐家汇的上海气象博物馆。在半个多小时的参观中,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尤其是小观众们,对位于这里的徐家汇观象台旧址第一次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。恰逢近期上海气温波动频繁,讲解员在介绍中也向在场观众科普:成立于1872年的徐家汇观象台,在同年12月1日测得徐家汇当天最低温度4.8℃、最高温度16.9℃,由此开启了徐家汇观象台气象观测的记录。150多年来,这座曾被誉为“远东气象第一台”的中国首座沿海观象台,从未间断对上海的气象观测。
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,“寻源巴士”将大家带到了松江佘山,旅程的第二站便是位于此处的上海地震科普馆。导览中,一幅“从徐家汇到佘山”的近代上海科技画卷徐徐铺展——1874年,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了地磁观测,1904年增设地震观测,使上海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地磁、地震观测的地方,更开创了我国现代地球物理观测的先河。
如今,这百余年来的观测成就在佘山地震监测中心站得以传承和发展。在上海地震科普馆的导览中,这段弥足珍贵的观测历史还伴随着爱丽奥特磁力仪、维歇尔地震仪(1909年德国制造)等珍贵展品,以及清代《皇朝直省地域全图》上的地磁图和多幅大地震的波形记录图等生动展示,让到访观众更加直观体会到上海近代百年科技的源起。
旅程末尾,“寻源”团步行15分钟后来到位于西佘山山顶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参观。现场,一架重约3吨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们纷纷抬头仰望。
原来,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之初,主要从事气象和地磁研究,后来又陆续发展了天文、地震等多学科的研究。1900年,由于徐家汇地区土质疏松,不适合安装从巴黎购买的这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,天文研究项目便从徐家汇迁往了佘山。这台当时的“亚洲之最”望远镜也被安装在佘山山顶,并由此建立了佘山天文台。
百余年来,始建于1900年的佘山天文台共拍摄了7000余张天文照片。在1910年和1986年,这里两次观测到了哈雷彗星这一人类最早发现的周期彗星。时至今日,世界上仍只有少数天文台观测到了哈雷彗星的两次回归,更凸显佘山天文台的时代意义和科技价值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养老投资基金为什么是FOF
岁月匆匆。在人生长河中,我们常常被时间裹挟着奔跑,往往忽略了对未...
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》发布我国数字经济规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》(以下称《报告...
发布“352”服务蓝图中国太保升级大健康战略
竞逐大健康市场,不少机构已经提前布局抢占赛道,打造未来发展第二曲...
iPhone16Pro系列确认6.3/6.9英寸
,此前已经有多方传闻称,iPhone16Pro系列的屏幕将会加大...
中国汽车T10-ICV-CTO研讨会以下简称“C
中国网middot;美丽苏州讯5月27日,中国汽车T10-ICV...
震动金融圈!首只银行理财产品不赚钱不收管理费
招银理财发行的一只类公募基金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。该产品为招卓价...